|
|
七年級環境教育教學計劃 一、指導思想 環境與人類有非常密切的關系。環境問題是人類共同關切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全球性重大問題。保護環境,在有效地利用環境的同時,深入認識和掌握自然規律,制止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,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,以促進人類與環境的和諧統一協調發展,己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和人類行為難則。1983年,我國把環境保護列為一項基本國策。環境保護,教育為本。 環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基本手段。為提高我班學生的環境意識,樹立良好的環境道德觀念和行為規范,在創建綠色學校的基礎上,進一步加強環保教育,大力推進本班的素質教育。 二、教學目的 1. 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,樹立牢固的環保意識與可持續發展觀念。 2. 使學生環保意識、可持續發展觀念逐漸增強,成為主體自覺參與環保活動的源動力。 3. 要改變"環境教育主要是通過活動途徑進行"的認識。 三、教學目標: 1、通過理解太陽是萬物之源,了解太陽能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特性。 2、通過衣食住行,了解人類對資源造成的破壞和污染,教育學生保護環境從我做起。 3、通過生活中的物品使用,了解包裝、一次性用品等對環境造成的污染,使學生意識到保護環境從小事做起。 4、學生通過對水的理解達到對環境愛護的意識。 5、學生通過認識人類生活中污染環境的方面如吸煙、廢舊電池等,做到生活無污染。 6、教育學生做個文明好少年。 四、教學措施 1、認真備課,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。 2、從實踐中發掘學生的感觸點。 3、教導學生自主學習,做到環境保護自主性。 4、生活中學習中,師生互相監督。 5、創設環環相扣的環境教育途徑,使學生初步樹立環境意識。 6、各學科教學滲透環境教育途徑,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。 7、豐富多彩的環保教育活動途徑,強化學生環保意識和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感。 五、課程安排 共進行教學18課時,開展活動并進行期末考查評價2課時,間周進行。
|
|